张雨菲 朱一超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在云南省红河县,干热河谷是典型的生态景观,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光热资源,但也面临着常年干旱缺雨、植被稀疏的现状。在这片红土地上,有一种格外“坚强”的植物——牛角瓜存活了下来。小小的牛角瓜串起了黄浦江畔和彩云之南两地,东华大学与红河县因科技帮扶而结缘。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李毓陵教授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到了牛角瓜,他惊讶地发现,从这种天然中空纤维植物中得到的冠毛纤维,用于纺织生产具有很多优点,面料不但有丝绸的滑爽质感,又有一定的透气性和舒适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态环保的天然纤维材料。
如今,在李毓陵教授团队与红河县的通力合作下,沪滇科技合作示范点落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山地未来),示范点的重要项目“红河谷特色天然中空纤维植物的提纤和养生工程示范”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云南省科技厅共同授牌,项目着重破解牛角瓜天然中空纤维纺纱难题。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实验中心。采访对象供图
转向天然,走向绿色的现代纺织之路
对于化纤,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陌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化学纤维正全面取代具有5000年历史的天然纤维成为纺织产业的主要原料。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现有的化学合成纤维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为基础,且大部分废弃物不可降解。
“我们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化纤工业上,却正在忽视天然纤维资源,而这些资源恰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秉持着“绿色制造”的理念,在纺织复合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李毓陵教授,担负起东华纺织人的使命与担当,带领他的团队将研究的苗头对准了牛角瓜,“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利用更多天然的资源,这也是未来纺织领域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