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独特的“沙海党史课” ■易正源 刘春雷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绿洲,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同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个像胡杨一样的英雄群体——沙海老兵。 在进军和田7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某独立营一场“沙海党史课”在进军和田纪念馆展开。 “72年前,一支骁勇无畏的英雄劲旅横穿荒漠,挺进和田。72年来,他们屯田沙海,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讲解员夏天用清脆响亮的声音,结合一件件文物,把官兵的思绪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奉命紧急进军和田,粉碎国民党残余势力及民族分裂分子武装叛乱的阴谋。为了节省时间,将士们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历时18天,他们走完了700多公里路程,书写了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又一壮举。 沙漠,走过去了;仗,打完了。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在一个玻璃展柜中,保存着当年王震将军的手书:“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为了和田的建设需要,老兵们听从党中央指示,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 这群老兵中,就有夏天的外公王有义。 “1961年,我的母亲王宗敏得了小儿麻痹症。那段日子,外公太忙,没时间带她看病,结果落下残疾。可妈妈从来没有抱怨过外公……”说着说着,夏天红了眼圈。 王宗敏高中毕业后,留在团场学校教书。几十年来,面对多次调去条件较好地区工作的机会,她的选择仍然是坚守在这里。 “生在这片土地,再也没想过离开。我要像外公和妈妈一样,把一生献给兵团。”夏天的话字字千钧,激荡着官兵的心灵。 展柜旁,一幅影像解说图吸引了官兵的目光。当兵、高考、提干……原四十七团团长王二春的儿子王亚平有7次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都被王二春拦下。弥留之际,王二春只给儿子留下一句话:“兵团事业需要后人接续,兵团精神要代代相传。” “老兵们在亘古的荒原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件衣服,一把军号,一柄‘坎土曼’,竟是一位沙海老兵的全部家当”……谈及参观感受,列兵马文康心中五味杂陈。家庭条件优渥的他入伍后一度觉得,“参军到边疆,躺着就是奉献”。品味老兵们的事迹,他在内心深处细细思考:“当兵应该是什么样子?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怎样跑好自己的戍边接力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