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鲎”是地球上少数存留的“化石”物种。自2019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鲎专家组将每年6月20日定为“国际鲎保育日”。为加强对鲎的科普,恢复中国鲎种群数量,改善海洋生态结构,北海市海洋局、北部湾大学、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天津一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北海市海城区民附学校等,于近日共同开展了北部湾海洋生物科普教育日暨中国鲎幼鲎放流活动。 参加本次科普活动的北海市社会民众、中小学生在兴龙公司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了北部湾海洋生物情况,了解到中国鲎进化演变、生态生理特性、物种的濒危现状、保护法律法规以及鲎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等。在兴龙生物、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引导下,大家在小冠沙区域放流4-6龄中国鲎幼鲎共500只。据统计,北海市兴龙公司近三年已累计组织放流16次,向北部湾海域放流幼鲎20万尾以上。 参加放流,学习鲎保育知识。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早在4.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是海洋里的远古遗民。鲎和其他海洋节肢动物一样蜕皮生长,自受精卵到孵化要经历4次蜕皮,之后每年蜕皮1-2次,经13-14年时间才能发育成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鲎的生长与生活环境条件息息相关。 湿地公园管理人员(右一)向小朋友介绍放流幼鲎注意事项。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丰富鲎资源的国家之一,占世界总量的95%以上。现存的中国鲎资源大多分布在北部湾广西沿海。广西北部湾是一个天然的半封闭生态海湾,内有红树林生态系、海草床生态系、滨海过渡带生态系三大典型生态系,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加之陆上河流携带大量微生物有机物及营养盐类到海洋中,北部湾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物种资源,成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