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质量如何持续改善?记者从昨日上午广州市政府召开的“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1~11月,广州AQI达标率为90.1%,空气质量创近5年来最佳。今年以来,广州已建成碧道355公里,接下来将适度开放水域空间资源,建设亲水、乐水的碧道公园。 今年5月广州推出《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及配套《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试行)》,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1+1+N”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这是当前国内各城市中覆盖面最广、适用性最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文件。
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郑则文在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门积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围绕治理PM2.5,部署实施“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广州PM2.5首次达标,当时省内尚有7市未达标;2019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实现了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在全国9个中心城市中最优。2020年1~11月,广州AQI达标率90.1%;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PM2.5超标天数为0;PM10、二氧化氮、臭氧平均浓度41、36、160微克/立方米,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标,空气质量创近5年来最佳水平。同时,广州正在推进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行动,重点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控,最大限度降低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超标风险,夺取2020年蓝天保卫战最后胜利。 广州还建立全省首支专职环保员队伍,目前已配备超过2300人,为广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专职环保员主要承担辖区内的辅助性日常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对广州基层环保执法起到了补充作用。今年1~10月巡查日常污染源33.7万个,参与调解信访案件4.9万个,巡查建设工地5.9万个。 广州相继印发实施《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广州市碧道建设技术指引(试行)》和《广州市碧道建设评估办法(试行)》,明确落实了碧道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任务、资金渠道,初步搭建了“规-建-管”全流程的碧道实践模式,规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 今年以来,广州已建成碧道355公里,全市重点突出安全优先、生态优先、骨干优先,推进五个融合:碧道+黑臭治理,碧道+文化传承,碧道+全民活动,碧道+乡村振兴,碧道+产业群落,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助推碧道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 【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环宣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