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消除丙肝,责无旁贷”全国慢丙肝规范化诊疗项目在北京启动。与会专家表示,在丙肝可治愈、治疗可报销的今天,消除丙肝的条件已经成熟,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得从提高筛查率、就诊率等方面入手,积极干预,主动找到并治愈丙肝患者,同时加强药物可及性,从而消除丙肝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疾病隐匿性强,消除丙肝任重道远
“丙肝患者基数大、传播途径多,约有1000万患者。”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进展隐秘,病毒性肝炎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慢性肝炎常常没有感觉,因为肝脏修复能力还是很好,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在此过程中,丙型肝炎是典型的进展缓慢的肝炎,不少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待到发现患病时情况很可能已经恶化。如果不干预,后期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带来巨大的医疗支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认为,想要做好丙肝防治工作,“找到病人”、做好前期干预与筛查是其中重中之重。
加大疾病筛查力度,实现早诊早治
对丙肝的重视度不断加强,从制定筛查、诊断与管理标准,到应用干扰素,再到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创新发展与面世,丙肝治愈已经成为现实。
杨希忠指出,想要提高丙肝的基层诊疗能力,还要从患者、医生和卫生部门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大筛查力度,找到病人,再进行规范化治疗。这需要全社会合力,让基层民众认识丙肝,积极参加疾病筛查。
二是提高医生诊疗技术,基层医生的医疗行为必须按照丙肝的诊疗流程和路径来做。这需要加大培训,提升医生对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认识。
三是卫生部门与医保部门通力协助,出台有利于丙肝病人筛查、发现、诊断、治疗、报销的政策。
此次由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慢丙肝规范化诊疗项目,覆盖116家医院——以15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中心医院,并有101家县级基层医院参与。“项目目标是为了提高基层医院丙肝规划和诊疗的业务能力,进一步使丙肝的筛查、诊断、管理、院内转诊、院间转诊以及社区之间的沟通、转诊能够落实,从而提升丙肝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针对丙肝防治,我们不应该齐步走,而是应该跑步走。”杨希忠说。
提高药物可及性,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2019年医保目录谈判中,三种丙肝治疗用药纳入医保目录,药物价格平均降幅达85%以上,提高了丙肝药物的可及性。这三种药物都是直接抗病毒的丙肝新药,通过12周(约三个月)的疗程基本可以治愈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上市和纳入医保,使消灭丙肝有了基础和条件,就像打仗有了武器。但不同地方落实情况存在差距。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全报销,有些部分报销,可能有些还没有落实到基层一些地区,一些病人还没有用到好药。”杨希忠表示,现阶段丙肝防治的另一重点是要让医保政策能够落地,使病人认识到,得丙肝不仅能被筛查出来,在治疗费用上也不会承担很大压力。
除此之外,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与医生的诊疗技术呢?
杨希忠说:“一是基本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培训。二是有关制度与流程的培训,一定要按照丙肝防治指南和规定的筛查、管理、诊断等一系列规范流程来做。三是纵向的医院、社区、乡镇转诊的配套网络建设要跟上。卫生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很重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是最省力、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式,从而能够实现丙型肝炎的更好防控。”
(责任编辑 :韩璐)
|